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顾理平:智能时代人类自主意识的坚守

2025-10-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快速介入并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助推器,智能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正在不断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并享受生命的美好。但是,技术的作用从来不是单一、纯粹的正向作用,也有可能产生某些复杂的消极影响,这在新技术发展之初尤为如此。人工智能技术当然也不例外,其对人类自主意识的消解作用值得高度关注。
在智能技术风生水起的当今社会,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第一,人类的经验感知能力开始退场,无感生存时代已经到来。以视觉、触觉等为代表的生物感知能力一直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与他人建立连接关系的前提,而在今天,智能生物识别、智能驾驶、数字监视等丰富复杂的智能技术跳脱了经验感知的范畴,正在全方位替代人的生物感知器官。与自然人相对应的数字人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自由切换活动,则强化了无感生存的现实感和客观性。无感生存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伦理失范、信息伤害会无感发生,基于经验感知形成的既有伦理法规在这种新变化面前会变得捉襟见肘、力有不逮。第二,智能技术深度介入生命进程,主体的自主意识持续消解。智能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努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帮助人类进行判断和决策,也就是说,取代人类对自主意识的掌控。事实上,自主意识一直是作为人的主体性的核心标志被敬重的,一旦这种自主意识被取代,人的主体性就会持续被消解。《数字乌托邦》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认为:一旦放弃对自主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掌控,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权利。而这种失控的可能性,正在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而潜移默化地增加。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算法的广泛应用,技术开始规训甚至操控人类的言行。
从人类文明的进程看,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推动人类文明快速进入崭新的阶段,但技术进步过程也一定会伴随对人类自主意识消解的担忧和社会阶段性失序的迷思。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自然人的生理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必须借助技术工具才能不断抵达新的彼岸,所以需要借助人类的道德、正义、公平和理性,将担忧和迷思的负面作用限制在最小范畴内。技术没有价值观,但人是价值的尺度。就如大数据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代表作《大数据时代》的结语部分所言,当我们使用工具达到我们的目标时,应当时时“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我相信,与谦恭相对应的传统伦理规范,与人性相对应的现代人文情怀,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为久远。

为你推荐